前幾天帶家人去看皮膚科,醫生診斷後說:「天氣熱流汗多,應該是洗澡次數太多了!」。原來,我們一向認為「夏天流汗可多洗幾次澡」的觀念並不正確,姑且不討論皮膚乾燥與否,有好些皮膚疾病反而是皮膚〝清潔太過〞所引起…。因為身體「皮膚和腸道一樣,也有自己的微生物群」,而這種微生物群可以幫助對付外界有害細菌,並使皮膚強壯。洗澡會「暫時破壞」這種微生物群,但幾小時候它會自行恢復;但過於頻繁洗澡等於是不給它恢復的時間,皮膚等於就一直處於〝低保護力〞的狀態下,長此以往,粉刺、痘痘、因外界刺激導致的皮膚病就會隨之出現。
每個人對洗澡的要求不一,有的人重視「儀式感」,有的則是「有洗就好」,若以「健康」為出發點,正確的原則是不變的:
✓肚子飢餓時不洗澡,身體會越洗越虛;剛吃飽時也不可洗澡,會影響消化、加重心臟負擔。至少要等飯後2小時,消化慢的人則時間要更長。
✓放棄對「煙霧繚繞般之熱水」的偏好吧!太熱的水會讓皮膚乾燥發癢,也會破壞微生物群的平衡,讓皮膚很容易發皮膚病。微涼的水不僅可保持肌膚彈性,促進血液循環,也可幫助夜間安眠入睡。
✓單純洗澡(不含洗頭、洗臉)不要超過10分鐘,不然皮膚越洗越弱!
✓洗澡最好選擇「無皂鹼」產品對皮膚較友善;此外,不論男女,洗完澡後能擦上一些身體霜或乳液保持皮膚水油平衡,可以讓皮膚更健康。
Photo by Lubomirkin on Unsplash